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解读《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中)


 以下文章来源于碳低低,作者碳低低。



上海市人大通过、发布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地方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在这部法规中描绘了这样一副前景可期的绿色金融图景。从个人碳账户到企业的绿色信贷支持,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规的出台还被寄予厚望,以立法引领改革创新,打造绿色金融的上海样本。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中心研究中心的主任李志青教授,来为我们解读一下这部法规的要点。



碳抵科技CEO马强:

据您所知《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这么重要的一个法规,它具体的实施规划时间表是怎样的呢?


李志青教授:

根据我们的法律,《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是强制性的,不是可以商量想做不想做的自愿性规定。其中特别提到了,比如第五条就讲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建立绿色企业评价等等这些标准和条件;第三条里面也专门讲到,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应当会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等等实施绿色金融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体现了其强制性。
那么至于您说的具体时间规划是怎么样的,据我们了解,这个事情肯定是宜早不宜迟,应该说法律它是要发挥规制的作用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这个作用,在立法工作之后,马上就会进入到下一个工作环节——细化。比如第五条讲的都是原则上的一些规定和要求,但是具体怎么做,标准怎么设定,设定完之后怎么开展实施和落地,我想应该还有需要一段时间落实。据我们的估计,我觉得最快在一年之内就应该落地。


碳抵科技CEO马强:

谢谢李老师的解答,刚刚提到了绿色项目库其实是对于咱们这部绿色金融法规,对于咱们企业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利好建设。我们注意到在这个法规中其实也提到了关于个人碳账户的这个部分,能否也请李老师介绍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个人碳账户,个人碳账户和我们个人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李志青教授:

讲到个人碳账户,可能很多观众对于这个概念也不一定很清楚,实际上现在我们讲的碳账户,绝大部分都是在我们的环境能源交易所开设的全国碳市场里面看到的碳账户,比如说碳排放权交易用到的账户。所以碳账户原来针对的都是那些一定规模以上的排放主体,比如说每年二氧化碳排放规模达到2万吨以上的,像电力、钢铁这样一些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在去年7月16号开启的第一批交易中,主体囊括了2000多家电力企业,特别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传统电力企业,这些企业开设碳账户,大家觉得很好理解。


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什么?除了那些规模以上的排放主体外,还有中小型排放主体,中小排放主体实际上有两大类:一类是生产主体——中小型企业,比如说发电的规模很小、碳排放量没有那么大的企业;第二类是我们消费者,我们消费过程中有没有碳排放呢?实际上每个人的消费过程中,都在或多或少地排放着二氧化碳。所以这里讲的人人实际上指的既是有法人的“人”,也有个人的“人”。


就这个问题的话,大家会觉得个人比如说我们消费者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呢?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这个问题——确实排不了多少,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讲,大家开个车、在建筑里面使用点电器、夏天的时候可能空调用多一点,平时要用冰箱、洗衣机等等,都是要用电。当你出行的过程中,其它的餐饮消费这些过程都会产生碳排放,哪怕你吃块肉肯定背后也有排放。那么能占到多少?占不了多少,它的比例很低。规模以上的这些排放主体,也就是刚才说达到了每年2万吨以上排放量的主体,它们的排放总量可以占到我们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也就是最后我们整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放的配额可以占到全国整个碳排放总量的80%。 


其它的20%也就是由中小微的这些企业和我们作为消费者的个人排放,虽然排放量不多,但是从排放主体数量角度来讲的话,80%的排放主体,排放量却占不到20%,也就是我们成千上万或者说成万上亿的排放主体,单位排放是很少的,但是涉及的人却很多,所以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们不能够很有效的去把中小微的排放主体纳入考虑范围的话,实际上就意味着可能会让绝大多数排放主体整个发展的理念、减排的意识,被我们遗漏。中小微排放主体一旦被划定在排放规制之外,对我们未来的整个减排进程是非常不利的。

简单总结,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碳账户,因为我们需要每个人作为碳中和或碳减排的一个主体,加入到我们整个绿色发展的潮流里面去,而不是说只有大规模的排放企业有责任去减排,其他人没责任。

最后我们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加入碳中和行动,形成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理念——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进而形成一个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社会共识和社会动力。那么这个社会共识、社会动力从哪里来?从虽然排放占比只有20%,但是它背后主体却占到80%甚至90%以上的这个群体里面来。对于这个群体,我们认为现在开始就要进行一些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和一些意识培养。

培养的方式当然有很多,除了我们所说的碳账户之外,也可以通过正式的教学工作,比如课堂上的教育。如果能够把每个人的行为通过碳账户纳入到我们的碳市场里面来,当然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因为通过建立碳账户,我们就有可能为这样一些哪怕是很微小的减排行为创造激励机制。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在2014年的时候,到美国加州做访问研究,当时我进行了调研,发现美国加州的很多家庭居民每年可以收到一些碳账单,建立了碳账户之后,肯定要有一定进出,所以会有一个账单给这些居民。很多家庭会因为这一年里面少用了比如说水、电、煤气这样一些资源能源,收获几十美元、上百美元的碳收益。我觉得尽管是额度或者说金额不算很大,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或每一个人来讲,也是一个小小的激励和奖励了。所以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很有必要给每个人建一个碳账户,把每个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碳排放行为纳入到整个的碳中和的大道里面来这是第一种激励机制。

第二种目前来看,账户必须要有一个监督体系,曾经我们很难想象如何能够对每个人行为的碳排放来进行量化、观察甚至监督。现在大家都知道,因为有了我们强大的智能系统,比如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随着我们的算力和算法的演进,市场是有可能为这些碳排放不大,但是陆陆续续都在开展减排行动和排放行为的这样一些消费群体、或者说中小微的这些企业主体开展一些碳账户及相关服务的。这里我还是称之为服务比较好,实际上碳账户是很好的一种服务。

未来我们可以想象,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个碳额度,这就像科幻小说里所讲的一样,以后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要看额度还够不够。可能我们都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但因为确实整个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是非常危急的,如果真的到要限定额度的地步,我们必须要借助碳账户来有效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做这样一个设置,个人觉得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当然我希望大家也不要理解为以后我们就要靠碳账户来生存了。不是的,碳账户目前还属于自愿的阶段,也属于普惠的阶段,它是一个额外的奖励和激励的制度,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用碳账户这个工具来更好地改变我们每个人的消费的理念,能够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碳中和、碳减排好像有这么一点关系了,绝对不是说我们现在就必须每个人有碳账户。

往期话题精选



深度解读《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上)


全球ESG监管的下一个领域是?


“双碳”目标下绿色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巨头的碳普惠应用与绿色消费机遇


实现碳中和,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碳定价机制?




关于长三角ESG与零碳研究院:

本研究院致力于开展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等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研究与咨询等工作;通过智库研究,举办论坛会议,提供咨询服务,协助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产学研协同合作交流平台, 全面助力建设生态绿色长三角以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